教师教育学院“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2021-08-31 点击数: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是我院申报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关键五年,也是我院健全完善各方面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学院要紧紧围绕学校“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学校强化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三大支撑”,优化校政、校地、校校、校企“四个关系”,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制度治校、文化塑校“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主动为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根据国家、市、学校教育事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总体部署,教育部长关于教育的4个“强化”精神,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基础,编制本规划,作为学院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

第一部分“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人才培养情况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学教育专业有学生940人。2018年招收205,毕业197,年终就业190人,年终就业率为96.5%。2019年招收388,毕业184,年终就业181人,年终就业率为98.4%。2020年招收347,毕业160,年终就业156人,年终就业率为97.5%。

语文教育专业有学生610人。2018年招收112,毕业200,年终就业190人,年终就业率为95%。2019年招收203,毕业203,年终就业200人,年终就业率为98.5%。2020年招收295,毕业87,年终就业86人,年终就业率为98.85%。

数学教育专业有学生422人。2018年招收学生108人,毕业152,年终就业138人,年终就业率为90.8%。2019年招收学生127人,毕业150,年终就业147人,年终就业率为98%。2020年招收187,毕业71,年终就业71人,年终就业率为100%。

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地教师4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1人,丽江市五十佳教学能手1人。

连续五年,学院都有专任教师获得高级职称。2016年,夏桂云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2017年,陈卫、葛锦润、马金艳、齐静怡、张海涛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2018年,吴湘云获得教授任职资格,陈映明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2019年,周文英、赵建红获得教授任职资格,何天荣、李桥春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2020年,杨丽星胡拓、秦小健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三、专业建设情况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学院有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三个专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分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和五年制“3+2”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分三年制语文教育专业和五年一贯制语文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为我校首批拟升本专业、学校重点专业、转型示范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为云南省重点专业、学校特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

四、教学科研情况

近三年,主持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4项,主持校级金课建设项目5项;主持省级科研服务社会平台建设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并结题,其中一项获得结项“优秀”鉴定;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文数221篇,其中SCI收录2篇。

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学校建成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建成包括丽江市、曲靖市、缅甸曼德勒等地的20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2016年新增1所(永胜县光华乡中心学校),2017年新增4所(曲靖市麒麟区北关小学、曲靖市麒麟区城关小学、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此外,学院建成3间三笔字实训室,为我院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保障。

六、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各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养成不突出,课程体系设计与核心能力培养之间论证不严密;二是教学质量亟待提升,教研室建设滞后,教研室主任多流于事务性工作安排,没有下沉到学情分析、课程建设、教学实际效果探讨等;三是学院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三个专科专业的专业类是教育学,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分别是文学、理学和教育学;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弱化,强院兴校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还未出台;学院领导班子人员不齐,主要领导职称、学历不高;教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职工老龄化严重;规章制度建设滞后,学院内部管理体系建设速度与学校的快速发展不匹配。

第二部分 “十四五”形势分析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2018至2020年,国家连续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四份文件,足以说明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视。为滇西北地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是教师教育学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相关精神为教师教育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云南省边远山区和农村缺少优质师资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普及率等指标均存在较大差距。基础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学院培养的“一专多能”型乡村老师非常适合云南省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实际需求。

(三)培养合格小学教育师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云南省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振兴乡村教育基础在乡村教师、关键也在乡村教师。要继续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只增不减”。要落实好乡村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教师扎根乡村、终身从教。要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用好用活“中央特岗计划”,做好教师缺额补充工作,严禁长期“空编不补”。建立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师名校长工作坊等评选,向乡村教师倾斜。抓好“银龄讲学”计划,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这几年,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报考师范类专业。

(四)云南省公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量严重不足

据教育部2020年统计数据,全国有小学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1.15%,云南省的这一比例却只有52.94%,差距近10%。滇西北的这一差距更大。如丽江市的小学教师队伍中仅有14.9%的教师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尽管入职后有29.1%的教师以成人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了本科及以上文凭,但其教师教育技能和专业素养仍然整体偏低。其次,滇西北地区虽然占云南省近五分之一的地域面积,却仅有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有小学教育专业,且该院校每年共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才50-60名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该区域内小学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这无疑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云南省尤其是滇西北小学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我院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能够直接有效地补充滇西北高素质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高水平师资不足的这一困境

第三部分 “十四五”建设规划

一、十四五期间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树立和践行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十四五期间发展理念

    推进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包括领导班子结构、学院权力结构、学院组织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教职工队伍结构、学生结构;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交流合作,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三、十四五期间学院办学定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为基础教育服务,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一专多能”乡村“四有好老师”,通过培养合格师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主动融入地方基础教育,提供研究服务支持。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

    (一)狠抓学院文化建设,学院优质院风、教风和学风。

    (二)对标国家标准,做好小学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坚定不移做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

    (二)提升教学质量,抓好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将教师资格证考试、升学考试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落实落细“四校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加快学院发展。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提升广大教职工的科研能力。

    五、十四五期间主要指标

    (一)学科专业

    现开设有小学教育1个专科专业,分三年制小学教育和五年制小学教育。“十四五”末期,开设小学教育1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1个专科专业。根据“十四五”期间人才需求,做好1到2个教育学类本科专业(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特殊教育、华文教育、教育康复学)申报工作。

    办学规模

    小学教育专业现有学生1196校本部933人,其中三年制专科815五年制专科118人;联合办学点260人,其中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2人、昭通市财贸学校58人。“十四五”末期,生人数达 1050人,其中专科专业450(三年制300人、五年制150人)、本科专业600

    (三)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1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3人,双师型教师15。对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到“十四五”末期,专任教师总数59人以上(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达到24人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学校平均水平,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6人以上,“双师型”教师42人以上。

    (四)科学研究

    新增国家级课题1项或省部级课题 2 项,发表论文150篇以上,其中高质量论文10篇以上,出版著作 5 部以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

  2. 服务社会

    一是与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昭通市财贸学校、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办学;二是选派学生到永胜县光华乡开展教育扶贫,助力丽江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三是成立丽江市督导评估监测中心;四是将教育科学研究院建设成为滇西北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培训、学术交流等综合平台。

第四部分 具体实施措施

一、师德建设

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人才培养

对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通过分方向培养、主辅修制等多种方式,培养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一专多能”型全科教师。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对《文学概论》《现代汉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加升学考试内容。组建课程团团队负责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考取工作。校级“金课”申报及建设为抓手,加强课程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有一门省级“金课”。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进程及时修改学院教育教学运行、评价、监督、反馈等制度。

、专业建设

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石。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申报建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持续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据,做好师资队伍、科研成果、实训条件三方面支撑材料的收集、归档。“十四五”末期,做好其它教育学类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

为深入落实学校的“强院兴校”改革实施方案,学院出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振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的帮扶力量,全面提升学院教师的科研、教学、管理能力,最终在学院内形成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教师与学院的发展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大量引进博士、科研或教学能力较强的硕士,教职工总数达到59以上

科研工作

南京晓庄学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完善我校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主要职责。以滇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主要研究领域,在南京晓庄学院的指导下,建成新时代乡村基础教育研究等科研平台。以项目促进发展,与南京晓庄学院合作,争取有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科项目,5本著作,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

社会服务

积极争取地方教育部门的支持,建设成为滇西北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培训、学术交流等综合平台。与滇西北教育行业保持良好关系,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校园文化建设、乡土教材建设等方面提供高校的智力支持。

、学院文化建设

学院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2021年初步完成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的“强院兴校”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及时开展学院的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最终通过文化建设构筑全院师生优质院风、教风和学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

 2021年830